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关于红军长征小故事大全_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甄选6篇

   日期:2023-04-17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653    评论:0    
核心提示: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共的正确带领下,历尽艰难,突破重围,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你了解长征中有哪些小故事吗?下面是我们收拾的关于红军长征小故事大全,欢迎大伙阅读推荐借鉴。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共的正确带领下,历尽艰难,突破重围,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你了解长征中有哪些小故事吗?下面是我们收拾的关于红军长征小故事大全,欢迎大伙阅读推荐借鉴。

关于红军长征小故事大全

更多长征有关内容推荐↓↓↓

红军长征要点汇总

红军为何要进行长征

长征的内容介绍及故事梗概

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

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范本1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需要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重要。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突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失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什么部分的?”大家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可以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目前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借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立刻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携带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去武器,每个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失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愈加奋不考虑身,都箭通常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获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范本2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非常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呢?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很多人围在一块,不知做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迅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去世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的踉跄,双眼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宛若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没办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仿佛要向战友借火……“如何?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何没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双眼,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无人回答他,也无人走开……

“听见没?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愤怒。

终于,有哪些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忽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非常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假如胜利不是如此的队伍,还会是哪个呢?”

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范本3

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

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必须要特别爱护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些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愈加少了,战士们只可以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

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了解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须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

大伙怕影响他工作,都不愿去。

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如此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很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伙泡水喝:“那你吃那些呢?”警卫员急了。

周副主席两只大双眼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须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

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

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范本4

向草地进军

8月21日清晨。大家红4团肩负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向草地进军了。

大家从毛儿盖出发,沿着通往松潘的大路前进。大约走了20里,到了一个叫做七星桥的村庄。这个村子不算大,靠路的左侧有一溜矮小的藏屋,过了这排屋子,大家就转向西北,进入一个无名的山谷--草地的边缘了。

这个青翠的山谷里有一片密密的树林。根据出发前发出的命令规定:每一个战士都需要拣些干柴枝,以作为途中烧水、烤火之用。每个人还需要背上一些用木头做的上面写着“由此前进”的路标。此时,大家先头团每一个战士身上,除去随身携带的武器、背包外,还背了几斤干粮,现在又添上一些柴禾、路标,负重增加了,行军也愈加艰难了。但,为了战胜草地上的饥饿、寒冷的威胁,为了北上抗日,有这么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绪的激励,大家红军战士,忍受住了这类困难。

大家艰难地攀山越岭,穿过这片树林,便踏人了茫茫的草地。

我骑在立刻,举目远望,草地的情景真使人怵目惊心!呀,前面的草原茫茫无边,在草地上面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露在外面的水呈淤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息。这里没石头,没树木,更无人烟,有些只不过一丛丛长得密密麻麻足有几尺高的青草。在这广阔无边的泽国里,简直找不到一条路,脚下是一片草茎和长年累月腐草结成的“泥潭”,踩到上面,软绵绵的,如果是用力过猛,就会越陷越深,甚至把整个身子都埋进来,再也休想从里面爬出来。

60多岁的藏族通司看到我和团长拿着望远镜发愣他拄着拐杖便从担架上下来。走近大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

“往北,只能走这条路!”

我点点头。可是,心里在想,路在哪儿?这一片茫茫泽国!

“只能拣最密的草根,走一个跟着一个。过去,我就是如此,几天几夜走出了草地!”老通司呐呐地补充道。同时,他又告诉大家,草地上的水淤黑的,都是陈年腐草泡出来的,有毒,喝了就会使肚子发胀,甚至中毒而死。不要说喝,就是脚划破了,被这毒水一泡,也会红肿溃烂。当然,通司的话极为要紧,团长与我商量后,立刻作为一条纪律--不准用草地上有毒的水,命令一个个传下去。稍作停顿,大家便根据通司的需要,一个跟着一个,小心翼翼地踏着密集的草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去。因为天阴又有浓雾,根本分不清方向,好在大家可以靠通司和手中的指北针。

草地天气1日多变,早晨浓雾蒙蒙,天昏地黑,中午忽然一阵狂风。吹开了天上的积云,于是,天空突然晴朗,从轻云里射下柔弱的阳光;可是,到了午后,乌云密布,气温骤降,不一时,狂风四起,大雨滂沱;黄昏时,因为被这一阵莫名其妙的暴雨袭击,河水挡住了去路,大家只能在一个稍高的小坡坡上露营。

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范本5

红军鞋

大家来到大雪山下。当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说除去“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还有些说,有一年天旱,大家抬着菩萨上山求雨,事先没吃斋,“神仙”一怒,把人都扣下了,一个也没下来。大家不信什么“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点神秘可怕。

毛主席了解了这状况,教育大伙说:“神山”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气,和“神仙”比一比,必须要翻过山去。这类话给了大家莫大的激励。军团首长也向大家说明了雪山的状况。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个人要筹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而且特别强调要认真实行。

我除去脚上的烂草鞋,就剩一双拴在皮带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来,用手掂量着,心头涌起不少感想。一首在江西中央依据地时尚的山歌在耳旁萦绕着。

送得哥哥前线去,

做双鞋子赠送你。

鞋上绣了七个字:

红色政权万万岁。

想起这首山歌,也就想到大家离开老依据地时的情形。那时候,大家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十分难过,舍不能离开那里的亲如骨肉的人民群众。老乡们的心情也和大家一样,了解大家要出发,清早就抬着各种慰劳品来送别。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这是双很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士”“杀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动了半天才说:“小孩,带上这双鞋吧!这鞋一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广,山再高,你们也能把它“量”完。”我看着老大爷,看着手里的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从那将来,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最好的伙伴;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它常常激励着我奋勇前进,去消灭敌人。

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一次战斗中,我的脚负伤了,当时既没医药,也没担架,我只得天天拖着负了伤的脚,艰难地走着。实在坚持不住了,才首次从腰间解下“量天尺”,穿在脚上。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老依据地人民的期望,也就忘了伤痛。不久伤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不少,舍不能再穿,就又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

打遵义,大家连担任攻城任务。打得正有劲,我忽然感到腰部有的疼痛。仔细一看,原来从远处射来的一颗子弹,穿过鞋子,紧挨在腰骨旁的皮肤上。要不是这双鞋,这颗子弹肯定够我受的。同志们都替我开心,说这双鞋真是“救命鞋”。没负伤,我心里十分开心,可是又非常惋惜,由于鞋子被穿了个窟窿。将来,我就愈加珍惜它。

目前要过大雪山了,我拿着鞋又想起那位老大爷说的话,心里充满了力量。是的,老依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大家就是用这个“尺”。从瑞金一步一步“量”到四川来的。今天大家又要用它来“量”这座连鸟也飞不过去的大雪山了。

天蒙蒙亮,大家就开始爬山。朝上望望,只见云雾蒙蒙,山顶直插云霄。再往上走,天气忽然变了,狂风吼叫,雪花飘飘。我是江西人,极少看到下大雪,起先,东瞧瞧,西望望,倒感觉蛮有趣。哪个知越向上爬,地势越陡,天气也越发变坏了。狂风夹着鸡蛋那样大的冰雹,吹打在大家只穿一件夹衣的身上,真象刀刮的一样。我看雪的兴致早就消逝得不见踪影了。这个时候,只感觉呼吸紧迫,浑身无力,只须稍微一松劲,脚就抬不起来了,但又不敢坐下来休息。我亲眼看见有三个同志作下来抱在一块想暖和一下,但他们再也没站起来。我暗地里留着眼泪,怀念着被大雪吞没的同志,心里十分难受。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四十五斤重的迫击炮筒,走起来就更难了。我踏着前面象雪梯似的脚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脚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觉,曾几次跌倒。每倒下,看到脚上的“量天尺”,心里就感到一股热劲,好象有很多老依据地的老乡扶起我,在背后推着我前进。

终于爬过了雪山。我坐在山根下的一棵树旁边,低头看看那双“量天尺”,沾满了冰泥,脏得不成样子,真有点心痛。幸好除去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

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范本6

红军长征吃皮带的故事

红军周国才长征中舍不能吃的半截皮带,为纪念牺牲的六位战友,他在皮带上烫了三个字:长征记。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珍藏和展示着的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很引人注目,皮带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长征记”3个字。这条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战士周国才。但就是如此一条皮带,真实见证了长征那段艰辛而充满期望的岁月。

野菜、草根毕竟不顶饿,实在饿得不可以时,有些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他们便将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带切成细条嚼进肚子,来充饥救命。红军吃牛皮主要有四种办法

一是煮着吃。先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然后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着吃。红军战士回忆说:“烤到有的变色、变软,就可以吃了,可不可以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开水里煮,然后,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红军将士曾回忆说,这是草地上最抗饥的东西。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块。其实呀,大锅里才飘着几根牛皮丝,看得见,捞不着……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

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

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

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不少红军将士直到老年,仍然还会唱这首关于牛皮鞋底的“美味佳肴”歌。

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可这类东西也没坚持多长时间就被吃光了,于是大伙解下我们的皮带煮着吃。

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伙对周国才说:“该吃你的了。”战友们都了解,周国才的这条皮带是缴获的战利品。周国才实在舍不能吃掉我们的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我们的皮带贡献了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大家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大家携带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如此,大伙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了延安。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1975年,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国家,后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


关于红军长征小故事大全有关文章

★ 红军长征的故事甄选5篇600字

★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技巧5篇

★ 关于长征的故事最新5篇

★ 长征故事甄选5篇

★ 红军长征草地小故事

★ 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 红军长征简短故事甄选

★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

★ 红军长征小故事甄选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